從接班以來我從基層技術到管理最後到經營,到這兩年才慢慢理解這中間的意思,在學校的學習只是知識,而在業界的實踐才是經驗,前年有幸在育聖老師的推薦下認識了「亞洲管理大師」陳宗賢教授,開始在CEO班學習,真正認識整合的經營,也讓我對接班的格局又更加的提升。
Table of Contents
前言
本篇分享陳宗賢教授所撰寫的「台灣商業策略大全」讀書筆記及心得,內容分為兩大章節:經營與管理,陳教授也對這兩個名詞下了很好的註解:
「經營偏重在將「無」發展成「有」,管理偏重在管控「有」的異常,減少耗損。」
第一章節談經營的變與不變:代工、國際貿易、OMO、跨境、敏捷、斜槓與接班;第二章談管理的變與不變:行銷、人資、產銷、財會、研發、資訊、經營管理。
每個人的人生最公平的就是一天只有24小時,而大家都希望早日成功,少走點彎路,借鏡他人的經驗,從閱讀、進修中都是一個方法,陳宗賢教授這本「台灣商業策略大全」將台灣的經濟發展歷史,以及企業經營的概念,給予了一個全面的角度,讓我知道原來從殖民時代,台灣的戰略位置以及成為代工王國的由來等等…
一直以來覺得在學習經營管理,最讓我苦惱的就是,企業規模的大小所需要思考的經營管理模式不同,常常在思考該怎麼權衡,不過在本書的概念我認為是通用的,有些不是馬上能應用,但反而會是一種「未來就是要往這個方向發展的方法」,比如建立分權制度,目前事業人數規模還不夠,但到一定的營業額或者人數時,就往分權制度發展及規劃。
摘要筆記心得:
什麼是社會責任?
企業經營,要做到社會責任,盡社會責任就是永續經營,不能打帶跑;不是只要賺到錢就好,要照顧到股東、員工、供應鏈與通路鏈,及社會大眾。
產業代工的發展:OEM、ODM與OBM
企業要提升競爭力,就要從OEM純代工發展到ODM設計代工,有自己的模組化能力,最後將模組化推向到OBM貼牌代工 OBM行銷的重要。
經營與管理就是整合者
過度專業就會垂直思考,垂直思考是專業工作者的特質與特長,但是經營與管理者一定是水平思考,水平思考就是行銷的專長,也是領導者該做的事。
我賣的不一定是我做的
陳教授在課堂上說,事業要最快倍增的方法就是這句話,但身為精密製造業的我,過去一直不太理解,也許套到電商產業就像批貨進貨很快,但在製造業要給別人做,內心總有一股更深的擔憂,若發包給別人做不好收尾會不會更麻煩?
但最近慢慢開始做整合就發現,不全然是這樣,找到好的供應商,做好每道品質的審核,反過來說客戶找我們緯凱工業代工,不也是找到可以做他們產品後盾的供應商嗎?過去同事代工業可能會相互競爭關係,但唯有整合聯盟,才能一起壯大事業。
未來企業及人才管理方式
未來人才採外包或分權管理和內部創業制度,因為網路科技發達,個人創業者斜槓的崛起,要讓有能力的人才去發揮就是走分權管理制度。
這種方式已經扎根在我內心,讓人才經營公司,才能發揮社會責任,才能讓大家有動力,往共好共榮的願景前進。
行銷管理十大步驟
市場調查、市場區隔、選定目標市場、確認市場定位、進行產品規劃、進行產品發展、落實產銷管理、發揮市場管理、進行促銷規劃、落實銷售管理。
過去在代工製造業,最缺乏的就是行銷管理的技能,因為只需要滿足品質及開發生產量能的需求,直到持續的學習漸漸在代工中也要具備行銷的意識,轉換觀念替客戶思考,開發產品多久要回收?想要回收幾倍?是已經有通路還是還沒有呢?而這些終究就是要回歸市場調查,有了數據才能節省成本,而非花了大筆製造成本卻滯銷。
產銷管理
持續關心客戶未來三個月到一年內需要多少需求量,每一家企業都會定年度目標,如果目標是10億,那這10億就還要拆解出來每一個產品個別的業績目標,我們就會清楚每個產品每月的銷售額是多少,就能拆解出來需求量是多少。
可以做三個月的採購紀錄做銷售統計分析,可以做出及時供貨的基本量(備庫存一個月),有了這個觀念,代工業也能夠主動關心客戶需求,而非被動的等待客戶下單才做事。
同心圓發展
最後就是陳教授及我們陳致瑋顧問常講的倍增方法,事業體的同心圓發展,往一站式購足的概念想,賣清潔劑能不能在賣清潔用品等等⋯
我們從過去只做模具代工製造,到射出成型,現在提供組裝、印刷、烤漆等也都是同心圓的概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