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型對我而言,不僅是工具或系統的改變,更是思維和方法的深層蛻變。在這五年的緩慢累積中,確信轉型是從內而外的改變,而非僅僅是工具的更換。
公司年前的訂單滿載下,我們的首席工程師轉為大夜班,而白天的工作由我來支援。上週五的交接例行作業後,今天我卻面臨了一個突發狀況,機械手臂需要更換電池!
Table of Contents
傳統流程:找救兵
以前遇到異常問題,習慣是馬上找人,找人最快,最直覺。
不管是有經驗的老闆或是師傅、廠商解決問題,甚至他們可以直接操作排除,但也會有幾個痛點:
1.不確定師傅當下是否有空
2.可能面臨被師傅責備的壓力
3.機台及人員等待的浪費
同時,當面對請假或者人員異動時,往往也就會造成組織陣痛。
個人也無法累積能力,少了遇到問題思考如何解決,跟實際動手操作排除的過程。
翻轉流程|找知識庫
現在遇到問題第一步想到的是,我們的資料庫裡是否有相應的標準作業程序(SOP)這顯示了團隊思維在逐漸改變,持續且逐步建立更便捷的資料庫。
1.累積輸入到輸出
2.可視化的作業標準
3.累積未來AI的資料庫
三個轉型關鍵
這種改變的實現牽涉到一些細節,包括三個關鍵性能:
1. 改變思維慣性:改變思維並不容易,但唯有開始小步嘗試,打破過去的思維模式,更加靈活地應對各種挑戰,從一個部門,自己的單位慢慢去推進擴散,做出最小可行性解方。
2. 編碼資料庫:建置好教材,還要建立編碼原則,才能成為便捷、高效的資料庫,以確保在需要時能夠獲取必要的信息;才不會光找個資料就忘記。
3. 內容迭代性:我用的是迭代,因為總會被問,教材或手冊SOP不完整怎麼辦,正常來說一定會不斷優化,且越來越好,第一個人做的,後面操作驗證,錯哪個步驟就補充上去,直到每個人都能看著做對為止。
這樣的轉型過程,不僅是對工作方式的不斷,更是對傳產思維模式的挑戰。藉由這次轉變,期待能夠讓更多的改變成為常態,提升工作的效率和創新能力。
自動引用通知: 決策力:從個人成長到組織決策落地 – 二代學|鄭安宏Anto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