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做幾個客戶的跟進跟提案,過程有幾個公司服務利基點覺得沒有打到客戶要害,覺得需要檢討覆盤一下,透過MEDDIC的指標以及學院商開學程,初步有一些方法跟技巧,但在實戰的過程需要不斷地補強。
Table of Contents
價值區隔的差異化
在塑膠成型產業,在近幾年會陸陸續續更多坐一站式服務的模具及射出廠,而一站式服務最能說的當然就是模具的維護及保固,這招跟單射出廠比可以,但如何在做價值區隔跟差異化呢?
比如吃燒烤相同價位的餐廳,有的吃飽,有得吃氣氛,有的吃節慶,有的吃方便好停車的等..
所以要回到自己公司的顧客及價值定位,不要都不挑客戶。
經過約莫半年的提案經驗,逐漸篩選出客戶輪廓跟確認公司定位,主要還定錨在:需要品質、長期合作、需求量大,高附加價值的需求產品。
一、你的公司有哪三個一?
列出公司在產業或者在領域中的三個第一。
緯凱工業 的三個one:
1.智力資本:模具設計品質,擁有30年以上產業機構設計能力。
2.產品學習力:快速應用及整合,踏入新領域確認需求點,即可運作。
3.自動化長線思維:生產效率,從設計著手避免人工。
二、產業別差異化
同樣是餐飲類,肚子餓想吃東西可以選擇有:火鍋、飯麵類、燒烤、炸物等等,塑膠產業可以做的成品,大到汽車引擎,小到一個塑膠螺絲釘,或者玩具槍BB彈,切割出自己的主要產品市場,能更精準的定位客戶。
以緯凱的主要戰場,具備一萬級醫療無塵室:
1.化妝品產業經驗
2.氣密真圓度產品:筆類、氣密
3.醫療、光學產品
三、確立指標效益
面對各種客戶產品的指標可能會大不同,但一定也會有通用的指標,以兩個大指標:
1.減少人力、退換貨少
2.增加生產效率、顧客滿意
將過往的指標案例成功故事,拿出來分享,加快建立信任感,從質量雙管齊下。
【挖掘客戶需求與差異化策略】
在MEDDIC書中提到,提案要用六問,因此客戶在電訪了解後,會在Mail需求,此時我會再收到需求後,整理資料再次跟進,這次的跟進就是收集除了「產品」報價需求以外的事情。
一、確認需求痛點及時效性
1.先確認需求點,撇開我們能不能做?為什麼找我們?怎麼找到我們?
是有人介紹嗎?誰介紹?這個人能提供給客戶的信任值是否比較高?
產品成交背後客戶真正在意的是什麼?是品質、價格還是售後服務?
2.時效性:
這個產品專案應用在哪裡?預計何時需要啟動?若沒時限,是否會影響貴公司營收。
二、從需求擬定四個差異化策略
1.人無我有:
別人沒有只有我有的技術或內容,「獨家」要抓緊機會、趕緊搶單。
2.人有我強:
別人有,我也有的技術內容,要思考如何在決策標準中找出更多價值。
例如:多產品(設計、開發、製造、檢驗、包裝)整合成一條龍服務或者與上下游形成策略聯盟。
3.人強我繞:
別人產品比我強。這時也不要怕,可以用願景拿下訂單,但基本上要接觸到決策購買者比較有機會成交,訴說公司願景及品牌價值、公司未來投資方向、技術發展等等。
4.人亂我專:
別人自知拿不下單,就使用手段亂砍價或假消息,這時專注在效益衡量指標,也不要亂攻擊對手,尊重顧客價值,建立長期合作關係,比視客戶成功為自己的成功。
提供價格還是價值
要用投報率的思維,做客戶好的投資標的,不要跟競爭對手比價,容易落入「只能談價錢」,對客戶來說是一種成本(負值),付的錢越少越好,但如果是投資,就能談收益 (正值),為了獲得相應的回報,客戶會持續投資。
持續跟客戶溝通及佈達三個「共同」方向:共同目標、共同策略、共同回報,建立信任橋樑。
這次的案例中,客戶在電話中不斷強調這是小本生意呀,不是高單價,希望用最優惠,也希望跟你們配合等等… 相對的若你清楚公司定位及客戶的漏斗,就不會被影響,相反的在過程中就是反覆問,除了價格之外客戶在意什麼?
在產業能節省成本無非:材料、人力、管銷成本。
我思考兩個方向:
1.如果在意價格,今天有一個很便宜的,但交出去100個有50個不行,你接受嗎?
2.如果以價格去篩選,那這中間比價的成本、試量產的成本,模具移動的時間成本,是否會是更大的負擔?
價值提案
在客製化模具產業不是標準品,不像賣軟體的可以有一個公版快速報價提案,所以在最後提案,除了前面兩個大方向指標,還需要切入每個客戶的痛點需求給予客製化方案。
要求價格的,若帶入無形成本,不會比較便宜,但切入找廠商的不斷試樣成本高,可以小量試樣,確認彼此的合作默契等等…還是要回到投資報酬率的正值,如果客戶花500,你能替他賺5000,他會不會再多給你600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