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果有一門課,不只讓你學會表達力,還能挖掘自己人生歷練,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分享主題,且由輔導跨多領域百人經驗的老師,給你一個框架教導你怎麼一步步建構一個完整的分享方法,最後甚至連分享的舞台也幫你準備好了,那豈不是太賺了
當然賺!我還先賺起來了,並在2023/4/10完成了線上近200人的分享,所以現在來分享自己從2022年12月報名這門商業思維學院的「讓知識有光」,上課到中間的挫折、數十個小時的備課,以及最後分享完的心得收穫,希望對未來想參與這個計畫的你有幫助。
Table of Contents
前言
在網路及資訊發達的時代,人人都有機會分享想法,但如果能有公眾演說分享的機會,往往會因為不熟悉分享的技巧及方法而迴避,可是有很多機會往往是因為演說分享而來,那到底一門演說及課程要如何準備呢?
當在一門領域深耕3~5年,尤其在傳產製造業,大多仰賴老師傅的經驗,如何萃取自己內化的知識,並系統化的整理輸出,且還要分享出來,公開演說口氣的抑揚頓挫以及內容呈現方式,更不知從何學起。
所以當看到商業思維學院Gipi院長開課「讓知識有光」,教導用商業思維去做個人經驗及知識萃取的系統方法,加上自己也在學院學習兩年,知道院長的專長就是「拆解明確的脈絡系統」那與其自己摸索,不如跟院長學習了。
商業思維學院院長做你的個人知識萃取教練
整個讓知識有光的學程主要有兩天課程,五大步驟來進行:
第一步,條列自己的專業經歷,完成知識盤點表:盤點自己能分享的主題及亮點。
第二步,進入知識萃取13問:透過院長整理的13則問題,達到深度及廣度。
第三步,做簡報的劇本編排:安排30分鐘簡報的時間鋪成及內容主軸。
第四步,口語表達跟肢體語言的教學演練:練習公眾演說的技能提升說服力。
最後透過小組討論與互相練習完成最後的30分鐘發表演說。
整個計畫由Gipi院長及學院助教一起陪跑,並在每一步做回饋,相當於做了一個客製化的個人知識萃取教練。
課程經驗分享
自己在這個過程有哪些備課痛點呢?主要有兩個問題:選題與萃取差異化
一、選題的心魔
如果今天你要分享一個主題會是什麼呢?
第一次盤點完專業經歷,完成知識盤點表後,因為二代的背景,若在學院分享二代接班,可能比較小眾,所以選擇主題為【如何運用政府資源來做數位轉型】,花了一個週末完成了知識萃取13問繳交給院長後….收到了院長回覆
「你為什麼想講這個主題啊?這對你有什麼特別意義嗎?不選擇對個人專業有加分或者對公司業務擴展有幫助的題目,原因是什麼啊?」
看到院長的回饋,打中內心,回到參與的初衷,應該是自己要萃取自的經歷,而非因為分享的受眾小而改變自己。
而院長也透過我盤點的專業經歷,迅速提了幾個主題回饋:
1.如何學以致用
2.二代能做的比想像更多
3.二代接班如何承接一代資源,又不被限制
4.把接班當成一個快速學習的機會
5.業務開發從 0 到 1
6.傳統中小企業如何搭建人才機制
最後決定分享【二代接班如何承接與破框】,萃取自己接班六年親身跌撞的啟發。
二、自己會跟教別人不同的地方:別讓專業太無聊
舉個例子:你問我什麼是塑膠射出加工,如果我跟你說就是塑膠從漏斗進入機台,送至加熱管中,加熱使其融化後,經由灌嘴射入模具中,當模穴充滿後,透過冷卻系統將塑料冷卻後,即可開模取出產品,這樣就是塑膠射出的加工過程。
也許你可能也還是有點模糊,若我用類比這樣說塑膠射出加工會向你去逛夜市雞蛋糕一樣,雞蛋糕的原料其實就是塑膠原料,原料到進去各式形狀的黑色鑄模就是模具,等到一定的加熱時間後,打開的雞蛋糕,就是產品了。
因此在備課中,回顧接班六年的軌跡,如何了解產業知識,取得一代信任,並做數位轉型,透過知識萃取13問,反覆咀嚼的過程,不斷拷問自己經歷是否能幫助中小企業二代解決相似的問題,同時思考如何最簡單的表達出來,並且不要落入「自嗨」的分享,也訪談認識的10幾位二代,詢問在接班中有遇到哪些問題以及期待我分享哪些經驗,最終收斂了二代接班的三個主軸:心態建立、如何與建立一代信任及資源,最後轉型破框的步驟。
架構決定,才開始製作簡報,鋪陳思分享脈絡內容、以故事為主軸,萃取實際發生的故事,打成逐字稿練習,訓練自己的語速不要過快,有情感做出抑揚頓挫。
所以為了避免落入內容太專業以及讓非相同背景的人聽不懂,分別使用類比以及故事方法去做優化,就像小時候聽灰姑娘、傑克與魔豆,雖然現實中不可能發生,但我們會自然地投入某個角色一起體驗過程,相比於重頭到尾講方法及流程來的有趣。
讓知識有光課後收穫
當天分享後,除了陸續收到院長及同學的回饋,除了知道自己能把專業講的通俗,也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,梳理了這幾年接班的收穫,希望能夠帶給依樣中小企業的接班人一些想法,總體而言這堂課,給我三個收穫。
1.一套知識拆解框架
能將知識萃取13問的表單,應用到產業的知識萃取上,目前正在套用塑膠射出的培育上面,之後會在往模具那邊切入,同時也在學習新的領域中,能夠有一個框架可以去運用,比如這門知識的流程是什麼?關鍵節點是什麼?最困難及常犯錯的點有哪些?不同場景或產業下也能透用嗎?
2.分享內容有用是基本更要有趣
如果你是一個含金量很高的人,傳遞知識到最後,結束時希望不是睡一片,而是學員眼神發光頻頻點頭,那才真的有成就感,所以不只分享要有用,更要有趣,透過故事情境以及類比法,我覺得是這個過程中學到很有用的方法,將分享的內容流程與架構,套入自己的案例、中間的啟發連貫一起,最後做總結。
3.品牌定位的反思
在自媒體時代,是否能有一個較明確的定位,這也是分享後院長給我的回饋,到底背後是要呈現一位成功的二代還是嘗試改變的二代,或者很能詮釋傳產接班的倡議者?
所以除了個人特質鮮明外,能再強化品牌特質那就相當完整,這部分我想是再設計架構及簡報傳遞的地方可以先好好思考的,如果分享完,讓大家帶走的一句話是什麼?或者想到你的一句話是什麼?
以上就是我在讓知識有光計畫中學習的收穫及體悟,感謝你看到這裡,若你對接班議題或這門課有興趣也歡迎找我交流,最後也分享好康折扣給你。
入學折扣碼
這門很賺的課,聽院長說下半年還會有第二屆讓知識有光計畫,若你有興趣,可以點我進入商業思維學院的購課連結,透過此連結購買精準學習以上方案,能獲得價值600元的學習金,用來兌換學院課程及講座。
延伸閱讀:商業思維學院|學習心得與三個收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