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學習與準備考試?心法技法全公開

活到老學到老,這是耳熟能詳的一句話,人的一生中離不開學習,從就學時期的升學考到出社會後學習技能職能等等….但到底如何學習、閱讀或者準備考試,卻可能一輩子沒有人教過我們,而這篇文章的誕生,也是我的導師「魔王」宇謙的一場講座分享會所教導的,短短兩個小時的精華,萃取出來與大家分享,如何學習與準備考試。

學習是為了什麼?
學習或閱讀是用來充實知識,用來實作,不然會忘記,這些都是依據人類腦神經結構來說明的,所以有人應該聽過「遺忘曲線」,就是要固定時間、固定使用,來複習所學的新知識或技能

學習如何學?
比如:影片效果好,但學習效率慢,文字閱讀最快,但看密密麻麻的字很痛苦,因此要培養閱讀文字,從看小說開始比較輕鬆,而本篇後續就是教你如何學習。

魔王也提到除了數學,其他的所有知識技能學習,你都能會,基本上只是時間問題;所以數學不會就是不會呀!

當天課程分享直播畫面:魔王本人

學習的三大要素:心理、生理與方式

魔王提到如何學習來說就是三個要素,心理面、生理及讀書學習的方法,接下來將一一整理分享給你,希望對你在升學考試或者求職升官的路上有幫助。

影響學習的最根本因素:心理層面

1.內心動力:學習背後的目的

設定學習目標之前,其實是要先確立內心動機動機有了才能有效有用的學習。

比如,求學中我們都學過數學,但為什麼要學數學,你的老師有跟你說過嗎?你知道三角函數用來做什麼嗎?其實就是要測量距離,而微積分就是拿來做高階運算比如AI等等..微積分也就是牛頓發明拿來計算星體運行的 。

那你會想知道這些到底干我什麼事?因此如果你不知道學習背後的功用那你就很痛苦。

這也是魔王在上課前總會問大家的問題:你為什麼想學習?

2.光有動力夠嗎?

不,動力的高低也會影響你的學習,甚至你要注意錯誤的動力來源

錯誤或較低的動力有哪些?比如,大部分的小孩,學習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肯定;如果動機只是外力,那一定考不好,如果考好了,卻沒得到父母正面回饋,甚至得到負面動力那就倒了。

又或者為了錢或穩定,很多人想要考公職,有一份穩定的收入,這種動力很低,撐不久,因為很多工作其實也穩定,甚至收入更高了。

試著問問自己,你有沒有常常掛著每年的目標但卻不能達到的?那就一定是心理動機不夠強。

3.設定學習目標時,問自己三個問題

1.你的內心動力是什麼?
2.學會之後用在哪裡?
3.學這個是否能確實幫到我?

那如何判斷一個人在考試分數的狀態呢?
40分以下沒看書。
40-50不知為何而念、亂念。
每次都考差五分就及格的的,那就是沒念好基礎,只念自己以為的重點,而這大部分也是心理因素。

影響學習的要素:生理層面

1.年齡,影響學習的狀態

閱讀、學習、考試佔的影響非常大,以人類的發育來說,人體大腦生長過成,英國研究要25歲腦部發育才完成。

所以腦前額的發育影響對於分析整理、壓抑小腦行為,定額最後長好,來處理多功能的,特別是男生最後長好 ,所以大部分男生只能說一件事,而女生在這塊則是先長好。

因為青春期爬蟲類腦先長好,大腦還沒好就沒辦法壓抑情緒 所以憂鬱症容易併發,影響學習。

2.生物特性:影響學習方式

人類生物的大腦學習特性是:非線性,而是塊狀,也就是不是從A點走到B再到C,而是ACB或CBA等等一塊塊分開。

所以學習不要分割,唸新的就要去連結複習舊的,不間斷的串聯,去聯想才會加深記憶,也就是開頭提到的遺忘曲線。

3.生理時鐘:學習的最佳時間

你覺得到底白天學習還是晚上學習新東西比較好?

其實還是白天學習效果會比較好,在中醫理論中,因為白天陽氣盛發,精神好,熬夜念其實沒效果,因為白天一整天的工作及思考讓腦袋已經塞滿蛋白質跟廢物,所以晚上讀效率差。

所以會發現身邊會唸書的同學,都是早上洗完澡、唸書,效果最好。

那早上學習起不來怎麼辦?

下心錨儀式,比如起床後先洗澡也是一種、喝咖啡或者一杯含糖飲料也是,透過這個固定作息,讓身心理有回饋機制,養成習慣就能越來越快速進入那個心流狀態。

既然白天效果比較好,那晚上就可以不學了嗎?

不是的,晚上雖然要代謝白天製造的廢物,但回家也不是不用念,而是做複習的動作,重複做題目或再看一次白天的學習。

魔王也分享一個小技巧,假如你是應考生,如果你國考知道幾點到幾點考數學 ,那你就對應時間讀數學,也是一種加速自己進入心流狀態的方法。

制定學習方式:讀書學習計畫

再次強調讀書計畫的前提是已經解決心理跟身理問題才可以去進行,很多人其實都犯一個錯誤就是先編列計畫,然後只有前面幾天可以達標。

開始做讀書計畫後就不能有任何情緒,要把自己當「死人」,如果做不到那一樣,就是什麼?沒錯,你心裡根本不想做。

1.設定短中長期讀書進度目標:

讀書計畫先劃分好,短中期的目標規劃,然後分配時間去唸。

比如:就學時期有周考、段考、期末考最後的升學考,抓出周考要考到目標範圍、段考目標內容去讀。

重點是要學會配速,前面提到人類學習是塊狀的,要去連結,固定時間做複習、有規律做複習:每學習一個章節,就要順便複習前面章節,讓所學進入大腦的長期記憶區,堅持且多次數的複習。

最佳效率地複習次數:三次。

若要國考醫學院合理的複習時間次數,大約三次就足夠,效率最高以三次去配考前的複習時間 。

複習的次數比強度重要,第一次強度最大,但不是關鍵,而是後面複習次數。

2.如何精準抓到念書學習的範圍

挑選書或要考試找參考書籍、課本教材等,重點都是看【序】,序分三種:
1.專業序 :行業最專業的人推薦。
2.人文序:社會地位好非專業的推薦。
3.自序:作者自己說自己書的重點跟應用。

所以要選能看的書,建議找有專業序的書買來看即可,看書一定先看序,就知道一本書的架構,怎麼學習,再來看大綱,會看大綱的人就知道考試哪裡是重點,或者一門學問的重點有哪些。

以下是為了能夠滿足段落所需的長度而定義的無意義內文,請自行參酌編排。

分析考題,有策略拿分的技巧
考試分幾種題型:
A送分題:不看也懂
B專有名詞:有看有懂
C看也看不懂的題目

如果要念公立學校的策略應該就是A全拿到,B拿一半,而明星學校就是ABC全拿。

但回到你的學習目標與動機,是在你要去哪裡?你想要當前3%的人嗎? 人生可能不必這麼累。

所以要清楚目標是什麼擬定策略:知道應考的內容跟範圍,投報率太低就不念,佔比題目低的不念。

考古題也不是用一直去做,做一百變可能還是不會考上,而是分析考古題出題老師的出題脈絡跟原則。

3.複習的次數與方法:輸入、輸出與除錯

前面提到最高效率的複習三次就足夠,假設從考試時間去回推,如果剩一個月,複習第一次花15天,第二次就要花一半時間、第三次再以第二次的一半的時間去做複習。

學習知識及複習的中間過程就是:有輸入、輸出彙整、除錯。

輸入:先理解範圍重點。是否確實了解所學,而不是快速帶過,所以第一次唸最花時間。

輸出:就是彙整,把東西壓縮,再解壓縮的能力。

除錯:重複演練題目,若不斷寫錯的地方,可能原來大腦就是錯的,所以會重複壞,所以錯題要重複做,透過寫題目演練的過程,讓你以為你會的,發現其實還不熟。

所以這個輸入、彙整、輸出,這個循環都要放入複習迴圈,第一次花最多時間理解,第二次複習做整理彙整多做,第三次輸出除錯為主,到最後只要做題目,做錯題就好。

結語

所以知道唸書學習首要心理因素,其次就是時間的問題,好好唸第一次,在彙整第二次,最後除錯第三次,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分配,你就會發現沒時間發呆。

而在學校最有效的訓練就是邏輯跟思辨能力,最好在學校先養成這個能力,其餘都靠自己讀跟理解。

最後若你是考生建議不要買二手書或別人的筆記,因為潛意識會覺得不是你的,要自己畫自己的書,跟他培養感情啊!

 

彩蛋:讀書怎麼畫重點

1.準備黑色、藍色的筆,黃色、紅色的螢光筆。

2.針對背不起來的:專有名詞、數字、非母語畫重點。

3.紅色:會考題,看到紅色就是要注意,三顆星,之後閱讀看到紅色停下來。

4.黃色:要注意,不像紅色那麼重要,一顆~兩顆星,看到黃色速度變慢。

5.藍色(理解思考)、黑色(輔助註記):我要理解的內容註記。

每次閱讀學習都用上述的規則,都這樣做養成習慣,在學習就會很快,也是一種心錨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