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3亞洲工業4.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收穫

這次的展覽算大,總共在南港有兩館,三層樓的展區,而主要我還是看三個主軸:展會趨勢,產業技術演進及各廠商的展會行銷方法。

這兩年的分佈並硬體還沒有太大突破,軟體則因為GPT的出現有些新的應用,但只有1-2家有提到。

AI自動化:以機械手臂的運用在大型工廠及倉儲系統上還是主要,但中小型企業對倉儲系統上可能還是沒辦法這樣投資,機械手臂則以協作型的為主,比較沒有新意;而其他則是視覺辨識的展示,但這部分的場景比較依賴各自產業提出需求,去配對解決方案。

產業技術|機聯網系統、3D列印、學習聖地

機台聯網碳排數據收集:數據收集為主、並結合ERP或MES製造系統做整廠規劃,目前來說我們公司在這三年已經佈局完成,今年轉換將聯網掛上碳盤查數據議題,會成為政府喜愛的企業。

3D列印:材料的增加、列印時間縮短、價格也降低;這部分對於客戶開樣品或者少量多種類比較吃香,同時也看到大部分在公仔這種外觀產品還是比較常見,而功能型的較少,較高單價功能類別可能屬醫療用列印。

在展會中有看到同業將3D列印把模具印下來,作為跟客戶解說機構以及產品的方式,雖然繪圖軟體也能做到,但實體確實比較吸睛,覺得這時代設計力、行銷還是很吃香。

學習聖地:展會其實就是幫你把一群專家或者知名企業集中在一個地方,因此可以讓你多方詢問請教,最後也去了解熱膠道系統及微量射出,同時交流很多同產業的狀況。

展會行銷|聯盟與佈局策略

聯合展覽當領導的重要性:展場的攤位最小3×3,但逛展發現有趣的有些公司遠看攤位蠻大,但走近會發現裡面會有3-5家小攤位是不同公司,一問發現小攤位是由主要公司申請,然後這3-5家在付費給主要公司;但不管怎樣遠看就還是會看到大公司整個圍起來在外圍上方的Logo,小公司反而會被吃掉,做這種整合的方式曝光主要公司應該才是獲益者吧。

參展的策略佈局:

離開展場找了參展的二代朋友,詢問參展的狀況及心得,原以為收穫最多是新客戶,但實則不然。

他說有時候是因為要讓客戶引領趨勢,近而找到新需求,帶動公司瞄準新的產業策略,因此看展曝光跟轉換是其次,找到新需求反而是重要的機會。

舉例來說:以我們塑膠射出代工,雖沒有自己產品,在參展時可能帶著主要代工的樣品或者分享設備技術能力,但可能因為這樣有「光學跟電動車」需求詢問比原本我們擅長的「化妝品、醫療」更多時,我們就能瞄準聚焦在展會中被提問的市場來看。

結語

這次展會若只看自己產業的重點一天努力還是能逛完,如果想更深入及跟廠商交流,還是要兩天比較適合,至於值不值得還是要在於自己設定看展的目的,若能夠進一步有跟廠商交流的機會,相信收穫會比純粹看展更多。

 

我是安宏,喜歡寫作抒發工作以及記錄成長。喜歡這篇貼文嗎?你可以

• 留言跟我交流

• 追蹤我的帳號

• 分享這篇貼文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