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企業案例】製造轉型:從賣產品到賣服務

連假看到范大在群組推薦這篇文章給我,拜讀了一下,給了我一些啟發及能應用的思維,也在這邊分享紀錄,關於「得到」這篇葆德空壓機轉型從賣產品到賣服務的案例

對的時機及政策:環保節能

因為大環境對於環保節能越來越重視,而葆德剛好搭上節能的政策,加上創辦人本身的背景以及敢衝的事業,從代理變為自己打造產品來販售,從中不段挖掘行業內的痛點以及思考服務,踩穩了風口之外還讓自己飛更高更遠,而下面是我萃取出來直得借鏡的三個方向。

從代理到自己做周邊甚至整合成產品、數字化管理最終做整個商業模式的轉型,這中間經過幾年的調整,最終形成了葆德科技的商業帝國。

一、賣痛點:空壓機預警預防產線停擺

空壓機在製造業是不可或缺的,如同師傅的「板手」是形影不離的工具,若在生產過程中,遇到空壓機故障,讓設備不能稼動,那就等於人工、機台都瞬間閒置,因此葆德的創辦人郭振發,開發預警的周邊設備,去解決這個問題,如果在發生問題前先治療,那產線就不會停擺,也不會造成損失,無奈即使出來好東西,其他廠牌或外資空壓機也不願意為了他去改裝,因此他決定自己做空壓機,並把他的預警設備結合數據管理,成為賣產品轉為服務的第一步。

二、數字化管理:業界的領先指標

透過產品的整合數據,打造出「葆德雲」,可以看到所有設備的工廠運行狀況,藉此知道節省的效益指標,是否提前保養等等,甚至透過葆德雲就能知道製造業景氣,是製造業的領先指標,也讓IBM、中國銀行一起與葆德合作。

三、賣產品到賣服務:商業模式的轉型

數位轉型成功,葆德持續思考:「賣產品沒啥利潤, 賣服務可以到70%。」

郭振發說:「免費提供給設備及服務給工廠,只要你承諾使用五年,將省下來的耗能成本歸我,且還給你20~40%,用完五年設備也送你。」

為什麼要貼錢服務客戶?一整套空壓機,價格大約100萬,每年大約能幫客戶省下50萬,對客戶來說兩年能回本,但因為100萬的前期成本,很多小工廠不一定能拿出來,也不一定捨得拿。葆德承擔這筆錢其收入,再跟客戶分成,五年保證回收150萬,就等於有50萬的服務利潤,同時拉長客戶的服務價值,因此年利潤也從10%拉高到15%。

葆德案例應用反思

一、產業的客戶遇到的痛點是哪些?

空壓機影響產能稼動跟產值,而你所屬的產業客戶最常跟你反應的問題是哪些?

過往企業會害怕被客訴,但反過來想,有問題的地方可能就是有淺在商機的地方。

在塑膠模具及射出成型代工業中,我們客戶會遇到哪些痛點,模具造價昂貴,原物料波動、下急單即時供貨性、零庫存等等…如何替客戶解決?

二、什麼數據是我們的領先指標?

機台稼動率狀況其實就是客戶產業概況指標,客戶的產線備庫存,可能會有疏漏,我們可以有兩個方向:

1.從客戶產業的歷史對比下單量,基本上能推大小月,主動詢問是否備料。
2.成型機台聯網,提供產能備貨狀況,維護狀況等等,線上線下都一條龍整合。

產業間是否都能夠用相同的報工標準,那就能整合到同一套系統做使用做供應鏈管理,達到「複製不重複,累積可延伸」

三、如何降低獲客成本以及拉長生命週期?

空壓機架設成本高,透過簽長約以能源收益作轉換,以時間換取獲客成本,雖然收益比較晚拿到,但長線思維來說可以得到更多的獲利,降低小工廠不敢投資的風險,放大客群。

什麼是你犧牲短期利益,卻能創造長期價值的地方?

以射出成型產業來說其實就是前期的模具開發費用,動輒幾十萬,若已經做完小規模驗證或量產的公司還好,但對於剛起步或新研發產品可能只要求幾千個塑膠產品,但卻要花塑膠價格100倍以上的成本做模具,因此對於此案例的反思,如果有一定的量產效益,或許可以用投資的角度,承擔部分的模具費用及往後的維護成本,簽訂每年下單塑膠量作為攤提,來降低獲客成本以及確保後續訂單量,但如何判對客戶產品是否有長期可回收的價值,就需要去判斷了。

以此案例來說,現階段我覺得最好應用的產業應過是太陽能光電產業,因為建置成本其實也高,一簽約其實也要20年以上,若能用電費攤提去回收,那也能加速擴大品牌的市佔率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