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業思維四力讓你經營無往不利-落地篇學習心得

加入商業思維學院一直以來就是因為想理解商業思維所吸引,Gipi院長定義為「創造價值的思維」,商業思維由四力組成:數據力、營運力、策略力及敏捷力。雖然百科有很多篇文章了,但在這次的商業思維落地篇中,透過直播課程和小組討論,老師有架構的分享,還是比較能內化這些知識。

課後我將商業思維四力應用在公司上,釐清及確立經營的方向,同時將展開的數據地圖,與全公司夥伴分享,從原本只知道職務工作,到擁有營運的全局觀,幫助回到日常工作中的交辦任務的輕重緩急拿捏。

對於我自己吸收後對商業思維四力理解:「用數據力拆解公司營收脈絡,並找出槓桿點,選擇對應的公司策略定位發展,透過日常的營運,去得到做A得B的結果,增加確定性;過程中用敏捷的概念,不斷迭代測試調整,降低不確定性。」

數據力:解構現況,掌握脈絡

商業思維四力第一堂,就是拆解數據找到領先跟落後指標,從日常的營運中去對照關係,比如財務報表的營收,永遠是落後指標,而在製造業機台運作的時間也就是稼動率就會是領先指標。

往下思考脈絡之間要提升哪些指標可以增加營收,同時施加的投資或成本會最小,就能往那裡做改善或優化,就是所謂的槓桿點。

策略力:有取捨去決定定位及創造長期獲利的做法

策略像是做對的事,如果要打這個市場要用什麼方法,就是一個選擇。

公司策略決定走差異化SP或者技術獨家OC,接著選擇三種策略定位:

成本優勢最大化:提供顧客極具競爭力的價格作為吸引

產品領先地位:提供顧客願意付出更高價格換取的特色或功能

建立顧客長遠關係:深度了解顧客,根據其需求提供整體解決方案

以製造代工廠來說,最常見的策略,就是成本優勢最大化,如果有自行研發的產品則使用領先地位,最後品牌或服務大部分走顧客長期關係。

在上這門課後,我調整公司定位,保留一代創業家的技術能力,打下的成本優勢最大化的基礎下,再往顧客長遠關係走,關心對方企業佈局,我們可協助的地方,從過去客戶只在意開模成本,變成談解決方案的ROI,了解客戶市場需求,決定適當的材質、數量及品質成本,不一昧的追求高精密品質。

營運力:增加例行作業的確定性

展完數據,確立策略,回到日常的營運;從財物構面、顧客構面、內部流程及學習成長四個面向,去做日常流程優化。

建立起營運流程的習慣後,將中小企業遇到問題仰賴「專家的經驗」轉化為 KM 知識庫,讓遇到問題時,透過記錄如何處理的過程和方法,建立檔案,不必依賴單一專家,提升工作效率,也降低不確定性。

敏捷力:因應變化快速調整

敏捷力對我而言就是在選定策略下,營運日常裡,要內化的產物,原本三個月要交付的東西,不要等到最後一刻,要拆解出來每個階段中間就要去做確認。

比如有了3D列印後,因為開模成本高,有些客戶就能先用3D列印做嘗試,避免高成本,或者群眾募資,因為不確定市場消費者的喜好,透過募資可以先低成本的評估,這些都是敏捷的一環。

回到公司日常營運,制度跟流程的健全,就可以讓敏捷更敏捷,找出例行性作業中的「為什麼好」,之後能變成制度繼續維持;「為什麼不好」,如何避免,變成制度或流程繼續維持。

這些小回饋變成工作方向,中回饋營運制度,大回饋就是策略方向。

所以敏捷就是不斷嘗試去降低不確定性,然後提高營運的確定性。

結語

透過這次商業思維四力落地篇的課程中,這些課程的框架和案例,與小組不斷討論,更快地理解策略和展開數據的脈絡,將這些理解轉化回工作中的應用,也歡迎一起交流這四力在不同產業中的應用經驗!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